大山深处的春运“守护者”
新华社兰州1月20日电题:大山深处的春运“守护者”新华社记者李杰、张文静、周圆天蒙蒙亮,刘天水吃罢早饭,便穿上大衣,拎起布包,“昌宏,我上班去了。
”刘天水望着厨房里正忙碌的妻子杨昌宏说道。 “好。
”杨昌宏放下抹布和碗筷,回首微笑。
这样的分别,两口子已习以为常。
不同的是,下次夫妻团聚,将是农历鼠年春节之后了。
刘天水是天水至平凉铁路线上麻庵河车站的站长。
今年他将在83公里外这个五等小站第二次度过春节。 刘天水拎着装有灯笼和对联的布包,穿行在早市如流的人群中,对着清单采购年货,青椒、芹菜、蘑菇、蒜薹、牛肉、豆腐皮、豆腐干、花生、瓜子、糖……满满当当两大包,都是给麻庵河车站准备的。 甘肃东部和中部山区山大沟深,长期以来交通不便,沿线老百姓走亲访友、就医上学都得“看天出门”,特别是进入冬季遇上大雪封山封路,大家只能“望天兴叹”。
2018年,天水(市)至平凉(市)铁路开通客运业务。 绿皮火车成为山区的“便民车”。 火车在这里要通过总长32公里的六盘山隧道和关山隧道,为加强隧道内行车情况的监测,保障列车行车安全,特意设立了麻庵河车站。 刘天水也扎根深山,一干就是两年。
提着年货,刘天水挤上了绿皮火车。 车厢里人头攒动,有务工返乡的,有走亲访友的,有赶集卖货的,春运气氛格外浓厚。 运行两个多小时后,火车停靠在关山隧道中。
刘天水下车,穿过400多米长的隧道斜井,踏着积雪,翻过山坡。
“总算到家了。 ”刘天水说。
麻庵河车站面朝大山、背靠林区,孤零零地坐落在大山深处。
数九寒天,银装素裹,更添几分孤寂。
一年四季,这个小站只有刘天水、车站值班员郭耀斌以及一条土狗相依为伴。 刘天水说,环境虽然艰苦,但总要有人坚守。
回到车站放下行李,刘天水就赶赴行车室。 “春运期间更需严把安全关。 ”刘天水盯着屏幕向车站值班员郭耀斌说。
据了解,刘天水经常是连续上七天班,才能休息两天。 这两年,山里的小站成了他第二个家。 天色渐渐暗下来,刘天水和郭耀斌挂上红灯笼,寂静的小站顿时有了年味。
刘天水拍好照片发给妻子,对着手机说道:“昌宏,你看,齐活了,就等过年了。
”。
(责任编辑:admin)